不算上乡勇、团练,仅仅卫所军、正兵就已经超过五十万,数量远远超过流寇的实际兵力,质量即便达不到以一当十,以一敌三绰绰有余。
黄汉甚至怀疑,即便流寇倾巢出动,也未必能够拿得下何勇庆、黄惠武、孙应元等等将领经营了三年有余的潼关阵地。
流寇的攻坚能力太差了,历史上“李闯贼”就因为伤亡太大差一点在周遇吉坚守的宁武关下选择放弃。
潼关不仅仅比宁武关大,还坚固许多。
现在驻防潼关的人马比历史上周遇吉的人马多了双倍有余,跟周遇吉那些缺衣少食的明军截然不同,孙应元、何勇庆等等将领的人马装备精良兵强马壮。
流寇分东、西两路围攻潼关的消息被确认后。
总参谋部发布命令,内地“红旗军”全线出击,争取年内解决流寇收复陕西、河南。
接到命令的房连栋、赵坤、谷如山、马福临、裴元武、林顺文、王瑸、雷鸣春等等将领立刻集结人马从四面八方杀奔陕西、河南。
没有骑兵奔袭的迅猛无伤大雅,步兵按部就班推进稳扎稳打。
拿下一地立刻进行甄别,把流寇中的大头目挑出来斩杀,把小头目缉捕劳动改造,明年一开春就会送这些人远赴美洲戴罪立功。
潼关防线用固若金汤来形容毫不为过,得知流寇主力兵分两路前来攻打,孙应元、何勇庆、黄惠武等等将领没有一丝恐惧,一个个暗叫来得好。
表现最积极的当然是以何勇庆为首的“红旗军”将士们,他们都从“红旗日报”连载的报道中得知了平辽战况,都遗憾自己没有能够参与其中。
没了打建奴、鞑子的机会,拿流寇出一口胸中恶气聊胜于无吧!
潼关北濒黄河,南依秦岭理论上是围不死的,斥候、信使可以使用羊皮筏北渡黄河跟外界取得联络。
“红旗军”更加先进,根本用不着派人渡河就可以利用潼关北城头架设的固定式望远镜跟黄河北岸潜伏的旗卫使用旗语和灯光密码进行沟通。
孙应元名义上虽然有五千明军,但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将士们已经彻底投靠了“汉王”,这两年同样享受到了“红旗军”待遇。
“红旗军”的粮饷可不是白拿的,既然待遇相同,训练当然也要跟得上,装备自然也不会亏待。
因此孙应元的兵其实跟“红旗军”正兵的战斗力出入不大,他们同样信心百倍,只等着不知天高地厚的流寇送上门来找打。
流寇气势汹汹而来,孙应元理所当然要派遣信使渡河向上官刘之伦汇报,请求援军、要求给粮饷和装备。
何勇庆也要把军情向总参谋部汇报,但是他没有要求援兵,而是向上级保证,潼关内粮草充足够三十几万军民消耗一年。
言下之意就是让流寇来吧,打一年,他们都讨不到半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