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御车军在白沟南岸扎营难、不耐寒、防守线太长而补给吃紧的问题,黄杰给出的解决办法倒也简单,一气给出了构筑冬营的三件法宝:冰墙、反骑兵战壕和地窝子。
首先说这冰墙,自然是用冰来造的墙,由于已经料定了今冬岁寒,只怕是要到二月前后才会进入开春的回暖期,而这期间上冻的白沟河无疑就是一条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所以光是在岸上修几个营寨,显然是不可能守住长达百余里界河的。
而在这大寒冬里,不论是早木栅城还是夯土墙,这工程浩大不说,费工费力还没什么价值,所以黄杰给出的办法就是直接在河面是凿冰筑墙。当然了,这等冰墙不需要建得跟正式的城墙一般庞大和坚固,只要简单在河面上零散的凿去冰块,然后在胡乱的扎上几段冰墙,用未冻的河水一浇,冻硬之后也就成了。
虽然这种胡乱扎上的冰墙对阻拦辽军的用处不大,但这玩意的重点是借着把河面“乱扎一气”的功夫,探出整条白沟河什么地方的冰层最厚,什么地方的冰层较薄,然后也就好在冰层较厚,容易渡河地段提前挖好反骑兵战壕等着对方就成了。
而所谓的反骑兵战壕,也是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种是专门针对骑兵战马的陷马坑,不过这种陷马坑与传统的陷马坑有着很大不同,传统的陷马坑算作是一种大型的防御工事,如唐朝李靖在其兵书《李卫公兵法·攻守战具》中记载:“陷马坑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枪、竹签。其坑似亚字相连,状如钩鏁,以草及细尘覆其上,军城营垒要路皆设之。”
而黄杰教授的陷马坑就较为简单、便捷和阴毒了,就是一个比马掌略小,不足成人手掌一半,深度却超过一尺半的深坑,或者说是小洞也行。而且表面可用材料加固,使之能够承受人踩足踏的力量而不塌陷,但若果是被战马或是负重较大的重甲兵踩上,效果才会显现出来。对战马而言,不论是疾驰还是慢走,只要一个不慎有马蹄陷落,轻则使战马趔趄摔倒,重则可以直接使战马自己扭断脚骨,委实的阴毒无比。
而若是重甲兵踩上也讨不着好,因为陷马坑里会埋上倒插的竹签,竹签尖头朝下,人踩落的时候问题不大,但要是一个不主意向上猛拔,就有可能被倒插的竹签给扎伤。
另外,配合陷马坑的战壕,还更毒一些,也就是算好骑兵渡河后,有可能进行遭遇战的地方,提前挖好阔长五尺、阔八尺,深二尺的明坑,然后在明坑不远的地方埋下可用索子控制伸缩的木刺。
使用时,安排好人躲在预先挖好的发动阵地里,通过索子来控制木刺升降,而来袭的骑兵们在发现了地上的明坑后,面对这种大小的明坑一般都会驱使胯下的战马来一个跳跃动作轻易越过,而那时……在明坑后面等着他们的就会是突然升起的木刺了。
至于最后一个地窝子,到不是用来杀敌的防御工事,而是给韩进宝这些缩在麻布帐幕里冻得瑟瑟发抖的笨蛋们御寒用的。
地窝子这种简易居处,当真也不用多费什么口舌,黄杰直接用三张图示就给标注了出来,从地窝子的立体构造,到四壁火道的走向和烟口的埋设,标示得清清楚楚。也就是在平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沿着坑壁四周挖出一条环形内槽连同火塘,然后直接用夯土或者三合土打成的泥板一封,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该上幔子、草叶,糊上泥巴盖顶也就成了。
然后只要在火塘里烧上一小堆火,烟子和热气就会顺着烟槽绕着坑壁力的环形通道被排出,自让也就顺带将整个地窝子给加热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