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厢军这种特殊性质,所以注定一名厢军一百亩土地就表示这一百亩土地是由一个家庭来支撑的。而一头牛的畜力可抵得上八九名劳动力,所以这一户人家耕作一百亩土地应该不是问题。所谓屯田一万厢军,便是迁移至少三四倍数目的人口到西北,而此时的西北由于常年的战乱,人口稀疏,几十万人到这里也并不算多,这也是王静辉设想中的移民,毕竟正常时期移民是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来的,而发展经济就必须有人、有劳动力做基础。厢军屯田的好处便在此处看出来了,连屯田发展经济到移民一步到位。
不过也正是因为厢军屯田可不是简单的供应一个人,而是一个厢军对应地是一家子四五口人,所以屯田的协调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幸好第一年屯田的厢军主要是由当地厢军直接转化而成,不然可以想象十几万人大迁移,到贫瘠的西北,那将会带来一场怎样的灾难,最直接的危害便是造成西北粮食供给出现短缺,那可是非常要命的。
现在王安石和司马光便是要完善厢军屯田的细节问题。最主要的规则都由王静辉订下了框架,得到了皇帝和他们两人地认可,剩下的便是由他们来添加协调了,这也是一份苦差事,也幸亏这两个人干得挺起劲。换做王静辉很可能还玩不转这么大的工程。
由于有西夏俘虏修建好的从延安府到洛阳的大道,西北的交通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就使得明年开始从别的的地方调集厢军进驻西北屯田和商户将屯田的农产品运送回来创造了极大地便利,这也直接改善了大宋朝廷中心通过这条大道来方便供给西北战线,而且也加强了西北与大宋的联系。
以前修建这条大道的时候,朝廷官员对此并不热心,不我是因为修建这条大道的时候使用的战俘兵。换了驸马地话便是:“用了也是白用,只要负责喂饱他们,朝廷权当用三万人两年的伙食来换取一条大道,这买卖便宜!”现在王安石和司马光则深刻体会到这么一条路对西北的重要性,换做是两年前,就是朝廷想修这条路,也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来,当初驸马一力主张不归还俘虏用来修路,到现在看来是最好的办法,这确实对大宋极为有利。
也正是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体会到这条路的便捷,间接影响到许多有远见卓识官员的意见,对待关于西夏催还俘虏地问题上,都纷纷开始掉转矛头,虽然口头上还是煮熟的鸭子——嘴硬,但在立场上有了根本的变化,王静辉心中也在暗自偷着笑。
在宋朝,为了弥补自己在军事上缺少马匹对抗敌国骑兵的问题上,他们非常注重在边疆植树来降低对手的骑兵攻势,这在河北诸路与辽国接壤的边境有着相对茂密的森林并且严禁当地居民砍伐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在自然植被问题上,来自后世时空的王静辉自然非常重视,他在屯田章程上非常郑重的提到关于植树的问题,要求屯田士兵不能砍伐山坡林木,而且要在自己的屯田土地上每年栽种不少于十棵榆树或是其他树种。毕竟西北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现在的年份有处于干旱高发期,大力提倡栽种榆树的原因不止是出于环境植被的考虑,更因为榆树--飘天文学--了。
王静辉在家中除了陪伴自己的妻子和不满半岁的女儿外,便是在书房中对大宋军制改革进行设想,因为厢军屯田是不会分散王安石多长时间精力地,而且时间越长,西夏那边梁乙埋兄妹的势力就会逐渐的占上风,西夏内部的内讧也会逐渐消除。
像西夏这样还处于野蛮半奴隶制的国家,他们并没有摆脱游牧民族的特征,要聚集军队打仗还是远比大宋利索的多。只要没有严重的内讧,他们的军事力量恢复地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毕竟是以骑兵作战为王的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在军事上占有很大的上风,尤其大宋缺乏马匹,更是占有很大的优势。算起来不会超过三年,大宋的西北又要战云密布了,大宋不仅要有最先进的武器,也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制度才能实现王静辉对皇帝赵顼七年扫平西夏的承诺。
王静辉要提前把大宋军制改革的框架想出来,这也是用来阻击新法地第二条防线。其作用不仅在于牵着王安石的鼻子走,还要实现大宋强军的梦想,后者极为关键,尤其是要增强大宋在西北的军事力量,因为王静辉扫平西夏的后勤和给商人地利益承诺——厢军屯田可就在西夏人的鼻子底下。他可不想自己忙活了半天给党项人做嫁衣,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两国只有用刀剑来说话,胜者才可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继续发展!
对于军事制度的改革,王静辉必须要靠盟友,而现在就任大宋军事参谋总部的参谋总长郭逵便是他的最佳盟友,郭逵在陕西四路做过宣抚使,干掉夏主谅祚他功不可没。并且还和陆诜在内地西北将领关系非常不错,最为关键的便是郭逵不仅和王静辉关系够硬,还对大宋现有的军事制度了如指掌,这好用来给王静辉做参谋。
事实上,王静辉虽然在原来的时空中读过不少关于宋朝的书,而且在这个时空中也生活了很多年,但不要说对宋朝的军制有所了解,就是对于大宋军官的那些官职都搞不清东南西北,这也不能怪他,大宋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其官职制度实在是太混乱了,搞得像一锅粥一样,若不是军中人,不要说对军队的编制和组成说清楚,就是那一串官职就能够把你给弄蒙了。(至少戒念看了许多书,对宋朝的官职还是很晕!)
不过好在有郭逵在,这家伙对几年前王静辉在关键时刻说动当时的皇帝赵曙和一干大臣,给身在困局中的他拉了一把,免得自己被迫离开军事岗位,这以援手到现在郭逵还念念不忘,况且郭逵在军事上的成功离不开王静辉所献上的大威力火药的配方和集中改进弓弩的贡献,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就非常好,郭逵一接到王静辉邀请,便立刻赶来帮忙了。
郭逵知道王静辉想对大宋现有军事制度进行改革后,心中更是高兴——别人说改军制,他是不会相信的,而王静辉有这种影响力,两代皇帝对这个驸马有着异乎寻常的信任。知道驸马的困难后,也不禁哑然失笑——驸马还真是个军事门外汉啊!没有办法,此事事关重大,他不得不详细解说了大宋军制的方方面面,给王静辉来了一次短期强化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