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秦人相战是在夜间,如何……”熊荆猛一拂袖,似乎要把庄无地的安慰扫之门外。现实面前,他不想谁来安慰,他能接受全军覆没的结果。只是,他只是头脑昏沉、心脏抽搐罢了。
“退下吧。”熊荆拂袖后竭力镇定,他觉得自己需要静一静。
“大、大王……”庄无地结结巴巴,他还有一份讯报没有读。见熊荆点头,他连忙道:“此乃鸳鹜山息师之讯,成思言前夜诸师决议死守沔水左岸,阻截秦人南下。”
身在鸳鹜山的楚军钉死在沔水左岸,秦军后续部队不能南下,估计这才是越师能北逐秦人的原因之一。包括庄无地在内,诸将死灰的脸渐渐泛起了一些血色。只要楚军钉死沔水左岸,秦军便不得南下,一旦方城襄阳的援军抵达大泽,秦军就堵死在鸳鹜山到大泽这一段沔水里。
“知也!”熊荆没有笑,只说了一个知也。
“秦人不得南郑,便无法染指巴蜀;无法染指巴蜀,若我又能守住大梁、陶邑、潍水,秦人明年便要无粮。”庄无地自然也看出了诸师钉在沔水左岸的重要性,成通虽然损失惨重,但秦军的战略意图无法达成,这战等于是白打。
“大王,此时正是收粟时节,那李信入方城一定会抢割粟麦。”鄂乐也道。
“魏国每年产粟七千万石,秦人不得巴蜀,必大举入魏抢夺粟米。”淖信说起另一种可能。不过与巴蜀相比,魏国地处中原腹心,又有大梁遏制,抢起来没有巴蜀方便。
“退下吧。”诸将的意思是战略上己方仍然占据优势,熊荆却高兴不起来。息师等师钉在沔水左岸,等到援兵赶至最少要七、八日,这七、八日又要死伤多少士卒?如果连这四个半师也覆没了,那楚军就只剩下十二个师可以真正一战了。
项师、诸氏五师被抽调到去南郑,郢师、鄂师、唐师八师守方城与商於,赵魏残军守大梁和整个魏地、鲁宋吴十师守穆陵关。二十万人不到战线却长达三千里,兵力实在是摊的太薄太薄。这样单薄的防线真能坚持到明年?真能坚持到秦国粮尽?
熊荆不敢相信!但他又苦于不能放弃现有地区,因为放弃任何一地对秦国来说都是利好,它都会从新占领区得到粮食。不收缩防线只能扩军,当然不是在方城、旧郢征召,只能是在东地征召。
可连年战事,之前就损失了十万士卒,东地又还能征召多少士卒?想到这里他脑袋更加昏沉。大泽一战,五个师估计是全军覆没了,现在想重新搭个架子都搭不起来。
想着怎么才能继续维持对秦人的压力,让秦国粮尽而亡;想着既然还有胜利的希望,‘乘桴计划’是不是要暂时中止;想着那些死去了的人、项燕、弋菟、公输忌、成通……,熊荆一夜未眠。
一过析邑进入方城,天就晴了。讯报也越来越多,等到了宛城,郦且、勿畀我、曾阴、石尪、这些人已在等着。熊荆没有先见郦且和勿畀我,而是先见了曾阴和石尪。
不出他所料,关东庶民暂时被驺悦所谓的大胜吸引,并未察觉到十多万士卒战死在大泽。瞒得了庶民却瞒不住诸国朝廷和大商巨贾,这些人反应很快,赵魏齐速速遣使至郢都,以商议定策;大商巨贾暗地里挤兑金银,抛售铜制楚钱和债券,囤积物资。
收粟时节粟价本来很低,粟价压低,商贾们才能大肆收购,囤积到明年涨价,可是现在粟价已涨到三百多钱一石,并且还在涨。唯一能让熊荆欣慰的是,商贾们囤积的物资全运往楚国——秦人也有了战舟,魏、赵、齐,三国对此恐惧不已。
“国内还有何事?”听完石尪物价暴涨的报告,熊荆再问。
“禀大王,”鄂乐在军中,知己司主要是曾阴负责,他不安的说起一件事:“似有人在谣传,我楚国或将不存,要避迁于海,诸氏多已订造海舟……”
“不是谣传,乃未雨绸缪之举。”仓促间熊荆并未将‘乘桴计划’告知知己司。
这下连石尪也吃了一惊,“此事若传之于外,大王要弃国而走,粟价……”
“寡人为何要弃国而走?!”熊荆大声道。“贵人造舟避迁乃是贵人私事,非傅籍之人去往何处无关紧要。朝廷避迁,工匠以外,只能是未傅籍之童子、各师之伤卒,女子,以及少数臣僚、寺人、宫女、巫觋、医者、先生,再无他人。未雨绸缪而已。
且此事到底如何尚未定下,下月将朝议此事,寡人初衷不变,傅籍男子不迁。”
“臣知也。”石尪连忙揖礼,然后他又说起那件事情:“府内金银将尽,下月便要转风,海舟返者已返,却不知……”